近百年中美关税政策与比例变化对比

本页面展示了从1900年至今中美双方关税政策的演变,以及关税比例的历史变化,帮助理解中美贸易关系的发展历程。

最新动态2025年4月10日更新

美国方面:4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暂停对大多数国家的"对等关税"90天(降至统一10%),但将对华关税进一步提高至125%(在之前104%的基础上再增加21%)。

中国方面: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中国将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由之前宣布的34%提高至84%,并将12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在特朗普宣布这一决定后,美国股市大幅上涨,标普500指数上涨9.52%,纳斯达克指数上涨12.16%。

1900年至2025年中美双方关税税率变化对比

* 图表显示美国对华进口商品和中国对美进口商品的加权平均关税税率变化。

* 1949-1972年间中美贸易中断,没有正常关税适用,图表显示为断点。

* 2018年后数据反映了中美贸易战的关税升级过程。

* 2025年4月10日,美国对华关税达到125%的历史新高,中国对美关税达到84%的历史新高。

关键历史阶段的中美关税对比

历史阶段 时间范围 美国对华关税 中国对美关税 重要事件
贸易封锁期 1949-1972 禁运(无正常关税) 禁运(无正常关税) 1950年美国对华实施全面贸易禁运;1972年尼克松访华,关系开始解冻
关系正常化初期 1979 ~50% ~50-60% 中美正式建交;签署《中美贸易关系协定》,互给最惠国待遇
最惠国待遇期 1980-2001 40% → 3.5% ~50% → 15.3% 1989年后美国每年审议是否延续对华最惠国待遇;中国逐步降低关税为入世做准备
WTO低关税期 2001-2018 3.5% → 3.1% 15.3% → 7.5% 中国加入WTO;美国给予中国永久性最惠国待遇;中国履行入世承诺,大幅降低关税
贸易战初期 2018-2019 3.1% → 21.2% 7.5% → 21.8% 特朗普政府开始对华加征关税;中国采取对等反制措施;双方签订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贸易战升级期 2025年4月10日 125% 84% 特朗普实施"对等关税",中国强力反制;关税水平突破历史记录;双方贸易战全面升级

* 表中数据为加权平均关税税率,不同商品类别的实际税率可能有较大差异。

* 中国在加入WTO后,普通工业品关税从约15%降至约9%;而美国自建国以来关税整体呈下降趋势,WTO时期维持在较低水平。

中美关税政策变化互动时间轴

中美贸易中断期
(1949-1972)
关系正常化过渡期
(1972-1979)
最惠国待遇期
(1979-2001)
WTO期
(2001-2018)
贸易战期
(2018-2025)

2018-2025年:中美贸易战时期

美国对华关税政策变化:

  • 2018年前平均关税约为3.1%
  • 2018年7月6日起,对第一批34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
  • 2018年9月24日,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
  • 2019年5月10日,将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的关税从10%提高到25%
  • 2019年9月1日,对112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15%的关税
  • 2020年1月,中美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美方将部分关税从15%降至7.5%
  • 2025年3月,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20%芬太尼惩罚性关税
  • 2025年4月2日,实施"对等关税",对华加征34%关税,总税率达到54%
  • 2025年4月8日,宣布将对华关税提高至104%
  • 2025年4月9日,特朗普宣布对华关税提高至125%,同时暂停对其他国家的"对等关税"90天

中国对美关税政策变化:

  • 2018年前平均关税约为7.5%
  • 2018年7月6日,对340亿美元美国商品加征25%关税
  • 2018年8月23日,对160亿美元美国商品加征25%关税
  • 2018年9月24日,对600亿美元美国商品加征5%-10%不等的关税
  • 2019年5月,宣布对600亿美元美国商品加征5%-25%不等的关税
  • 2019年12月,暂停对部分美国商品加征关税
  • 2020年2月,对部分美国商品减半征收关税
  • 2025年4月4日,宣布从4月10日起对美国商品加征34%关税
  • 2025年4月9日,宣布将对美关税从34%提高至84%,并将12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关税政策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分析

关税与中美双边贸易额变化关系

图表显示了中美双方关税变化与双边贸易额的关系(左轴:贸易额,十亿美元;右轴:关税率,%)

关税政策对贸易结构的影响

美国进口来源地变化(2016-2025)

中国出口目的地变化(2016-2025)

2025年4月关税升级预期影响最新

美国对华关税提高至125%,中国对美关税提高至84%将带来深远影响:

对美国的影响:

  • 消费品价格可能显著上涨,特别是电子产品、家用电器和纺织品
  • 美国企业面临更高的进口成本,尤其是依赖中国零部件的制造业
  • 可能重振部分美国本土制造业,但同时提高生产成本
  • 来自中国的84%反制关税将重创美国农产品、飞机和化工产品出口
  • 促使美国企业加速供应链多元化,减少对中国依赖

对中国的影响:

  • 对美出口将大幅萎缩,尤其是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和家具等领域
  • 加速产业升级和供应链重组,转向高附加值产品
  • 进一步推动中国"内循环"战略,减少对出口依赖
  • 更加积极拓展"一带一路"和RCEP市场
  • 出口企业面临短期转型压力,但长期可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全球影响:

  • 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障碍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
  • 全球供应链重组加速,区域化趋势增强
  • 第三国(如越南、墨西哥、印度)可能受益于贸易转移效应
  • 全球贸易规则的不确定性增加,WTO体系受到严峻挑战
  • 特朗普对其他国家暂停关税90天的决定显示其"分化"策略,可能导致全球贸易联盟重组

关税政策对经济指标的影响评估

对GDP的影响

2018-2025年贸易战估计对两国GDP累计影响(%)

对就业的影响

贸易战对不同行业就业的影响(千人)

对物价的影响

关税提高对美国消费品价格的影响(%)

中美关税政策主要历史阶段

中美关系初建期(1900-1949)

美国以一般最惠国待遇对待中国,但贸易规模有限

美国关税政策:

  • 1922年:《福特尼-麦坎伯关税法案》提高关税水平
  • 1930年:《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大幅提高关税
  • 1940年代:二战期间,中美为同盟国,贸易关系短暂改善
  • 对华整体关税约为25-45%之间

中国关税政策:

  • 1900-1930年:受到不平等条约限制,中国关税自主权有限
  • 1928-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恢复关税自主权
  • 1930年代:关税水平开始提高,用于保护民族工业
  • 对美关税政策受到国际条约限制,总体处于相对被动地位

中美关系断绝期(1949-1979)

中美贸易中断,双方实施贸易禁运/限制政策

美国关税政策:

  •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对中国实施全面贸易禁运
  • 1950-1970年代:维持对华贸易禁运
  • 1971年:开始解除部分对华贸易禁运
  •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解冻
  • 此期间无正常对华关税适用,主要为贸易管制措施

中国关税政策:

  • 1950年代:对美限制贸易,与苏联及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贸易
  • 19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后,贸易伙伴结构调整
  • 1970年代初:中国开始扩大对外贸易范围
  • 对美无正常关税适用,双边贸易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 此时中国整体关税水平较高,约为50-60%

中美关系正常化期(1979-2001)

中美建交,贸易关系逐步恢复正常

美国关税政策:

  • 1979年: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平均关税约50%
  • 1980年:对华平均关税率约为40%
  • 1989年:开始每年审议是否延续对华最惠国待遇
  • 1990年代:关税水平逐步下降至约6%
  • 2000年:通过《中国永久性贸易关系法案》

中国关税政策:

  • 1979年:中美互给最惠国待遇,中国对美关税约为50-60%
  • 1980年代:中国整体关税水平仍然较高
  •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关税改革加速
  • 1990年代中期:多次大规模下调关税
  • 2001年:为入世做准备,关税降至约15.3%

中国入世后期(2001-2017)

中国加入WTO,低关税贸易时代

美国关税政策:

  • 2001年:中国加入WTO,美国给予中国永久性最惠国待遇
  • 2001-2008年:美国对华关税维持在约3.1%的低水平
  • 2009-2016年:美国对华平均关税稳定在3%左右
  • 关税水平总体稳定,但针对性的贸易摩擦时有发生,主要集中在钢铁、轮胎等领域

中国关税政策:

  • 2001年:中国入世时承诺逐步降低关税,当时平均关税为15.3%
  • 2001-2005年:履行入世承诺,多次降低关税
  • 2005年:平均关税降至9.9%左右
  • 2010年:关税进一步降至约9.6%
  • 2017年:平均关税已降至7.5%左右

中美贸易战期(2018-2025)

贸易摩擦升级,双方大幅提高关税

美国关税政策:

  • 2018年7月:特朗普对34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
  • 2018年9月:美国对华平均关税率上升至12%
  • 2019年5月:将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关税从10%提高到25%
  • 2019年9月:美国对华平均关税率升至21.2%
  • 2020年1月:中美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部分缓和关税
  • 2023年:拜登政府基本维持特朗普时期关税水平
  •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实施"对等关税",对华关税达到54%
  • 2025年4月8日:美国宣布将对华关税提高至104%
  • 2025年4月9日:特朗普宣布对华关税提高至125%

中国关税政策:

  • 2018年7月:对340亿美元美国商品加征25%关税
  • 2018年8月:对160亿美元美国商品加征25%关税
  • 2018年9月:对600亿美元美国商品加征5%-10%不等的关税
  • 2019年5月:宣布对600亿美元美国商品加征5%-25%不等的关税
  • 2019年12月:暂停对部分美国商品加征关税
  • 2020年2月:对部分美国商品减半征收关税
  • 2025年4月4日:宣布从4月10日起对美国商品加征34%关税
  • 2025年4月9日:宣布将对美关税提高至84%

2025年4月中美关税战最新发展最新

4月2日:"对等关税"政策宣布

美国: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基准关税",对包括中国在内的部分国家加征"对等关税"。对华关税共计达到54%(20%已有关税 + 34%新增对等关税)。

市场反应:美股下跌,道琼斯指数下跌1.2%,纳斯达克下跌1.8%;中国股市次日下跌,上证指数下跌1.3%。

4月4日:中国宣布反制措施

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自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与美国对华加征的"对等关税"税率相同。

官方表态:中国商务部表示,美国的做法是"典型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经济霸凌",敦促美方纠正错误做法。

4月8日:美国升级关税措施

美国:特朗普宣布将对华关税从54%提高至104%,增加50%的额外关税,以反制中国的反制措施。特朗普表示:"如果中国在4月8日之前不撤回其在长期贸易滥用基础上增加的34%的关税,美国将从4月9日起对中国额外征收50%的关税。"

市场反应:全球股市大幅下挫,石油价格下跌,避险资产如黄金价格上涨。

4月9日上午:中国宣布进一步反制

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自4月10日12时01分起,将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由34%提高至84%,增加50%的额外关税。

额外措施:中国商务部同时宣布将美国光子公司等12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表明中国准备在更多领域采取反制措施。

官方表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奉陪到底",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月9日晚间:特朗普关税战略大转弯

美国:特朗普突然宣布暂停对大多数国家的"对等关税"90天,将关税统一降至10%的基准水平。然而,对中国的措施不仅不暂停,反而进一步升级,将关税从104%提高至125%(多增加21%)。

理由说明:特朗普表示,这一决定是基于"已有75个以上国家联系美国寻求谈判",这些国家"在他强烈建议下未以任何方式、形式或形态对美国进行报复"。而对中国,他指责其"不尊重全球市场"。

市场反应:美国股市大幅上涨,道琼斯指数上涨7.87%,纳斯达克指数上涨12.16%,标普500指数上涨9.52%,创下近年来最大单日涨幅。

4月10日:新关税措施正式生效

关税生效:美国对华125%的关税和中国对美84%的关税同时生效,标志着中美贸易战进入新阶段。

影响分析:专家预计,双方高关税将显著影响中美双边贸易额,估计短期内可能下降30%-50%。美国消费者将面临从电子产品到服装的广泛价格上涨;中国制造商将加速开拓其他市场并加强国内市场开发。

全球影响:高关税环境可能加速全球贸易格局重组,区域化趋势增强。第三国(如越南、墨西哥、印度)可能从贸易转移中受益。

未来展望:特朗普的"分化"策略意味着全球贸易联盟可能重组。中美关系进入高度不确定期,短期内双方关税水平可能持续维持在历史高位。

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近百年中美双方关税政策和比例变化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政策相互性:中美双方关税政策呈现明显的相互影响特征,尤其是2018年后的贸易战时期,双方关税水平变化高度关联。
  2. 非对称性变化:从历史趋势看,中国的关税整体呈下降趋势(从入世前的15.3%降至2017年的7.5%),而美国关税则在2018年后出现非常规上涨。
  3. 阶段性特征:中美关税政策大致经历了贸易断绝期、最惠国待遇期、WTO低关税期和贸易战期四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的关税特征有明显差异。
  4. 制度影响:WTO框架曾有效约束双方关税水平,但近年来多边贸易体系的影响力下降,单边主义贸易政策开始主导中美关系。
  5. 非关税壁垒增加:随着传统关税战升级,双方开始转向出口管制、实体清单等非关税措施,显示贸易摩擦形式日益多样化。
  6. 历史性转折:2025年4月10日生效的美国125%对华关税和中国84%对美关税创下了近代史上两国间关税水平的新纪录,可能标志着全球贸易体系进入新时代。

中美关税对比的特殊性:

  • 双方关税水平已远超WTO框架下的一般关税水平,标志着多边贸易体系的边缘化
  • 美国关税政策呈现明显的"区别对待"特征,对中国的关税水平远高于其他贸易伙伴
  • 中国关税政策更具"对等反制"特征,针对性强,反制力度与美国挑起的关税水平基本匹配
  • 相较历史上的贸易战,本轮关税战涉及的贸易规模和影响范围更大,对全球经济的冲击更为深远
  • 关税政策与国家安全、技术竞争等议题日益交织,使得纯经济层面的解决方案更为复杂

未来展望:

  • 高关税环境可能成为中美关系的"新常态",短期内难以回到低关税时代
  • 美国对其他国家暂停关税90天的决定可能引发国际贸易格局重组,形成新的贸易联盟
  • 中国"双循环"战略将加速推进,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 区域贸易协定(如RCEP、CPTPP)的重要性提升,成为弥补WTO体系缺陷的替代方案
  • 全球供应链将进一步重组,更加强调安全性、多元化和区域化
  • 125%和84%的超高关税将重塑国际贸易流向,加速产业链区域化和本地化
  • 关税政策与其他政策工具(如科技限制、出口管制)的协同使用将成为新趋势
  • 中美经贸关系可能从贸易摩擦走向部分"脱钩",同时双方保持有限的经济交流